“以史实说话,话白茶正史,致敬茶界前辈,献礼70周年”系列报道之二——福鼎白茶(1950-1969)

“以史实说话,话白茶正史,致敬茶界前辈,献礼70周年”系列报道之二——福鼎白茶(1950-1969)

25阅读 2019-04-29 01:33 文化

福鼎白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代嘉庆元年(公元1796年),由福鼎当地茶农以菜茶(有性群体种)的壮芽为原料,创制了银针白毫(现也称白毫银针)。1857年福鼎大白茶品种茶树在福鼎点头镇柏柳村选育繁殖成功。由于菜茶的芽头太小,自1885年起就改用福鼎大白茶品种的壮芽制作银针白毫。

1946年,由闽南商人在福鼎地区试制白牡丹,由于制法省工节料,当地茶农纷纷开始效仿制作白牡丹。

摘自《福鼎茶厂1950年工作总结》


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,福建省的白茶生产主要集中在建阳县和松政县(松溪、政和),其中建阳县占总产量的80%。


1950年,福鼎茶厂的毛茶收购主要依靠茶贩,茶贩作为中间商,在茶农与茶叶收购站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,也从中赚取利益。1950年,福鼎茶厂通过茶贩收购的毛茶占收购总量的80%以上。


1951年,通过互助和茶农直接送售占73%,大大减少了由茶贩产生的中间差价,节约了成本。中茶福建公司牵头组织收购协商委员会,对稳定市场价格起到了一定作用。


摘自《中茶福建公司经营史录》一册

(1950-1959年)


1953年中茶公司闽浙检查工作组

全体同志合影 (拍摄于福鼎茶厂)


建国后,随着茶叶产制方面的技术革新以及优良品种的大量培植,2-3级以上白茶产品的出产率从1952年的10.83%提高至1958年22.32%。产量的增加与品质的提高,提供了扩大国外市场的可能性。例如,通过在福鼎、福安两地大量培植优良大白茶品种,白茶中的白牡丹产量从1952年的83.84担增至1958年的330担,银针白毫1.86担。这不仅有利于福建白茶在香港市场与台湾白茶进行竞争,也有利于新市场的开拓。1957年,中茶福建公司成功将白茶出口到新加坡市场。


摘自《中茶福建公司经营史录》一册

(1950-1959年)


1962年,福建省白茶全年的收购计划为3400担,其中建阳县2200担,松政县800担(其中银针2担),福鼎县400担(其中银针8担)。在福鼎县的400担任务中,除银针8担向茶农收购外,其余要求均由福鼎白琳初制厂初制,生产特级贡眉至三级贡眉。中茶福建公司向白琳初制厂提出:若缺乏技术工人,可联系建阳县聘请技术熟练的老农前去指导,希望建阳樟墩收购站大力协助,费用由福鼎茶厂茶叶初制改进费项下开支。


摘自《中茶福建公司经营史录》二册

(1960-1969年)


同年,中茶福建公司就福鼎、松政地区收购银针有关问题做出如下指示:

(一)银针系福建省特殊高级茶类,必须保持一定产量供应外销。为此,收购方法采用指定对象生产,按合同定购。

(二)银针收购价格,仍按原规定600-800元/担掌握,不对外挂牌并给以20%价格补贴。其品质差价一般按芽肥壮与瘦小,毫匀白与灰暗,纯匀度与夹杂情况掌握。

(三)松政收购的银针调政和茶厂加工,福鼎收购的银针调福鼎茶厂加工。


摘自《中茶福建公司经营史录》二册

(1960-1969年)


1963年左右,福鼎和闽东地区的白茶发展迅速,已经逐渐赶上闽北白茶的质量与价格水平。从福鼎白茶总的品质来看,较之前有显著提高。贡眉品质已恢复1958年前的风格。闽东福安坦洋、福鼎白琳初制厂试制的产品国外售价已能与闽北白茶相媲美。


摘自《中国福建省茶叶进出口公司

1963年毛茶品质情况的初步分析》 

(闽字采创字第608号)


1965年,福鼎茶厂湖林初制厂全年共生产1339.27担(其中红茶1248.62担,白茶90.65担),完成计划1200担的111.65%。在开始生产白茶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。据1965年福鼎茶厂湖林初制厂工作总结记录:“白茶生产也是这样的,制造白茶要高级原料,故要在春茶进行,但湖林山高,此间云雾特别浓漫,靠自然萎凋不可能,根据闽北白茶区的经验加温萎凋要四十多小时,我们厂里制红茶场所设备本就不足,制白茶在萎凋工艺过程比红茶要大2-3倍,同时我们还没正规生产过,没有经验”。面对困难,当时的员工们“通过小批边生产边摸索经验,得出加温萎凋缩短至12-18小时,堆积叶板红紫程度等规律,后进行大批生产,今年制造89提多,同时质量比去年还提高。”


摘自《福鼎茶厂湖林初制厂

一九六五年初制生产工作总结报告》


摘自《福鼎茶厂湖林初制厂

一九六五年初制生产工作总结报告》


1965年,福建省福鼎茶厂白琳初制厂按期完成白茶339.96担的任务,大大超出当年上级下达240担白茶任务。并提议为完成次年300担的白茶生产计划,需要增加设备,扩大场所,以增加产量。


1965年福鼎茶厂茶叶加工工作总结中记载:1965年福鼎茶厂白茶计划生产350担,实际生产397.12担,完成计划的107.75%,比1964年实际142.31担增长1.79倍;白茶标准级产品原料成本计划620.65元,实际575.90元,比计划降低44.75元,比1964年实际597.98元减低22.08元;白茶产品标准级制率:65.59%比1964年64.36%提高1.2%,白茶正茶率92.24%比1964年90.13%提高2.1%;白茶制工每担工时消耗11.56工时,比1964年17.63工时降低52.5%,捡工每担工时消耗143.08工时,比1964年286.84工时降低100.47%。


摘自1965年《福鼎茶厂茶叶加工工作总结》

到六十年代中期,福鼎各大茶厂的白茶品质和产量都有大幅提高,成本有所下降,劳动效率也有所提高,为福鼎白茶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。

上一页:“以史实说话,话白茶正史,致敬茶界前辈,献礼70周年”系列报

下一页:普洱茶投资分析:一夜之间风云突变 毛茶价格下跌为哪般

相关阅读

茶友网
滇ICP备19006320号-4
滇ICP备19006320号-4